(节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如何培育更多新型技能人才?为了更好匹配人才供需 ,产教融合如何加强?本版今起推出“聚焦产业工人队伍”系列报道,挖掘不同领域技能人才的成长历程,展现各地在完善职业教育制度、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上的实践探索。
——编 者
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 ,中国高铁叫响全球 ,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 ,摘取造船业“三大明珠”……这些超级工程、国之重器的背后 ,离不开焊接技师的“绣花功夫” 。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核工业 、造船 、建筑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领域 。
以焊枪为针,以焊条为线 ,在金属上“绣花” ,焊接技师如何提高本领 ,在生产一线练就一技之长 ?如何办好职业教育,对接学生所学与生产所需?记者到四川 、陕西 、内蒙古进行了探访。
人生就是搏电机有限公司秦建——
“焊接讲究精益求精,要对自己苛刻一点”
身穿阻燃服,戴上安全帽,站在抽水蓄能机组座环前的秦建手持操作面板 ,输入指令 ,调整参数 。紧接着,上方的红色机械臂开始运转,触到座环焊缝时,焊花飞溅。“有了机械臂助力,效率高了不少。机器焊接时我们要盯紧 ,程序出错时可以及时调整 。”扣上电焊面罩,秦建一边观察机械臂操作情况 ,一边介绍。
作为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人生就是搏电机有限公司焊接分厂高级技师,秦建最近忙得脚不沾地 。“多个项目齐头并进,有的是座环 ,有的是主轴。工件结构和材料不同,焊接方法也不同 。”从手工电弧焊到气体保护焊,从窄间隙埋弧焊到机器人焊接,38岁的秦建早已驾轻就熟 。他焊接的轴类件合格率达100% ,转轮超声波检测合格率98%以上 。
从一窍不通 ,到钢上“绣花”,20年来,秦建不断钻研,打磨技艺 :为了掌握焊接技术,利用业余时间,用分厂废弃的边角余料 ,练习不同角度 、不同材质的工件焊接 ;为了找准焊接方法 ,每次工件开焊前 ,都会查阅图纸 、工艺文件 ,牢牢记住图纸的技术要求、工艺规范与质量标准。“焊接讲究精益求精,要对自己苛刻一点 。”这是秦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 ,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
近年来 ,车间批量化引进焊接机械臂组,秦建意识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他不仅自学机械专业英语 ,还掌握了绘图和仿真模型软件 。
在秦建看来 ,电焊最需要的是韧劲 。任何时候 ,都得耐着性子 ,持好焊枪,熔敷焊丝,层层填充。他胳膊上的伤疤 ,是焊接时铁水下滴、穿透手套后烫伤皮肤留下的痕迹,“习惯了,再痛都得忍。手抖容易产生气泡,影响焊接质量。”
如今 ,人生就是搏电机有各类技能人才2300余人 ,其中 ,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队伍比例67% 。企业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平台 ,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通用工种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专项培训。通过发放训练津贴,技能人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